法國歷史名人

法國歷史上相繼出現聰明果斷的偉人,他們的傳奇人盡皆知。您希望對聖女貞德(Jeanne d’Arc)、路易十四(Louis XIV)或者距離我們時代更近的喬治.龐畢度(Georges Pompidou)有更多瞭解?歷史之旅、城堡、花園或者博物館、紀念館都能引領您尋覓這些象徵性人物的足跡。

從高盧**-**羅馬時期至中世紀

大約於西元前80年出生在奧弗涅大區(Auvergne)的韋森哲多利克斯(Vercingétorix)是最著名的高盧人首領。為了團結整個高盧地區而進行多次戰爭之後,他於西元前52年在熱爾戈維(Gergovie)城前擊敗凱撒(César),不久在阿萊西亞(Alésia)戰敗。您可以在勃艮地 (Bourgogne)的阿萊西亞博物館遊樂園(MuseoParc Alésia)感受高盧之戰(Guerre des Gaulles)。另外一位偉大的統治者查理一世大帝(Charles Ier le Grand,人稱查理曼Charlemagne)因為振興了龐大的加洛林帝國(Empire d’Occident)以及頒佈了建立自由而且免費的學校法令而著稱。在普瓦圖地區(Poitou),“查理曼”之旅(circuit « Charlemagne »)在法國最美村鎮之一沙魯(Charroux)的修道院停頓,您將在此欣賞到“查理曼”(« de Charlemagne »)八角形塔樓。在人稱聖路易(Saint-Louis)的路易九世統治下,教堂的影響更加重要,他於1248年在西堤島(Île de la Cité)建成聖禮拜堂(Sainte-Chapelle),這座禮拜堂用於珍藏國王本人收集的耶穌聖物。在兩個世紀之後的1425年,大天使聖米歇爾(Saint-Michel)向洛林地區(Lorraine)的一位農家少女顯現,吩咐她將王儲帶到漢斯(Reims)加冕為國王並且“將英國人驅逐出法國”。堅忍執著的聖女貞德(Jeanne d’Arc)於1429年在希農(Chinon)見到查理七世(Charles VII):這次傳奇的見面成為了英法百年戰爭中的關鍵轉捩點。從多姆雷米 (Domrémy)到盧昂(Rouen)的火刑,請您在希農的皇家城堡中回顧聖女貞德非凡的經歷與傳奇。

從文藝復興時期到法國大革命

1515年,弗朗索瓦一世(François Ier)成為法國國王。他以蠑螈作為象徵,人們尤其可以在羅亞爾河谷(Val de Loire)香波堡(château de Chambord)的天花板和牆壁上見到這個象徵標記。在弗朗索瓦一世在馬里尼昂(Marignan)戰勝米蘭人之後,他統治著一個強大的王國,派遣雅克.卡蒂耶(Jacques Cartier)在魁北克探索聖羅蘭河(fleuve Saint-Laurent ),並且下令以法語替代拉丁語作為行政官方語言。1533年,弗朗索瓦一世的二兒子亨利(Henri)迎娶日後成為攝政王後的凱薩琳.德.梅迪奇(Catherine de Médicis)。這位查理九世的母親熱衷奢華與節日,堪稱一位名副其實的文藝復興王后:她和丈夫的情婦戴安娜.德.普瓦捷(Diane de Poitiers)都促進了雪農梭城堡(château de Chenonceau)各個法式庭園的建造。在宗教戰爭期間,她尋求平息王國的動盪,在納瓦拉的亨利(Henri de Navarre)登基之後,法國才安定下來。這位日後的亨利四世(Henri IV)出生在波城城堡(château de Pau),現在裡面有一間國家級博物館,整個博物館以“好國王亨利”(« le bon roi Henri »)以及那片曾經用來當作他的搖籃而著名的龜甲為展覽重點。1610年在拉瓦亞克(Ravaillac)被刺殺的亨利四世是波旁王朝(dynastie des Bourbons)的締造者。他通過日益專制的統治為自己的孫子路易十四開啟通往君主專制政體的道路。由於城堡為權力象徵,“太陽王”路易十四在其統治的72年間一直在擴建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他讓勒諾特爾(Le Nôtre)營造了凡爾賽宮花園。路易十四在致力於統一及集權化管理的同時,也保護藝術和文學,並邀請藝術家和作家(勒布倫Le Brun,拉辛Racine,莫里哀Molière,等等)進入宮廷。一個世紀之後,路易十六(Louis XVI)的妻子瑪麗-安東尼(Marie-Antoinette)也拜倒在凡爾賽宮園地的魅力之下。這位元喜愛消遣娛樂的皇后要求舉辦戲劇表演並且恢復了大型舞會。她花越來越多時間在國王贈予她的小堤亞農宮(Petit Trianon)或者農莊(Hameau)裡,這是從無到有完整創建的名副其實的迷人小村。瑪麗-安東尼1793年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被處決,她的遺骨於1815年被安放在聖德尼聖堂(basilique Saint-Denis)的皇家地下墓室內。

19**世紀:兩個帝國**

“他就像一個淩駕於歐洲之上的非凡意象”,雨果(Victor Hugo)在入選法蘭西學院院士的就職演說上曾經如此對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致敬。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生於科西嘉島(Corse)的阿雅丘(Ajaccio),在1804年12月2日加冕為法國皇帝。他的統治以長期戰爭為象徵,巴黎的許多條大街都能令人回憶起這些戰爭的名字,例如:耶拿(Iéna)、埃勞(Eylau),弗里德蘭(Friedland)。在俄法戰爭中敗北之後,拿破崙於1814年退位。他被放逐到厄爾巴島(île d'Elbe),之後他從該島逃離並且返回巴黎重新掌權:如今的“拿破崙之路”(« la route Napoléon »)就沿著皇帝拿破崙1815年3月的行進路線開闢,它介於蔚藍海岸地區的瑞昂灣 (Golfe-Juan)和阿爾卑斯山脈的格勒諾布爾(Grenoble)之間。拿破崙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崙(Louis-Napoléon)一直等到復辟時期(Restauration)、七月王朝(Monarchie de Juillet)之後才在第二共和國(IIe République)時期成為普選的首位第二共和國總統。在一次政變之後,他於1852年加冕成為拿破崙三世皇帝,他藉由鐵路發展了法國的經濟及工業。奧斯曼男爵(Haussmann)在將巴黎改建為一個現代化都市期間,費迪南.德.萊塞普(Ferdinand de Lesseps)則負責在埃及開鑿蘇伊士運河(canal de Suez)。

20**世紀的第五共和國時期**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反抗象徵以及締造第五共和國的主要人物,戴高樂將軍(généralde Gaulle)在多年來一直代表法國。戴高樂紀念館(MémorialCharles de Gaulle)於2008年在科隆貝雙教堂村(Colombey-les-deux-églises)落成,它構成一次與20世紀歷史的名副其實之約以及一次與戴高樂將軍的私密會面。戴高樂於1969年辭職之後,喬治.龐畢度(Georges Pompidou)入主愛麗榭宮(Palais de l’Elysée)。他的任期以輝煌三十年(TrenteGlorieuses)的最後一陣活力為標誌,不久之後就發生了第一次石油危機。在一次新聞發表會上,龐畢度開始如此描述法國:“美食……牧羊女音樂廳(LesFolies Bergères)……高級時裝……”。他中斷之後繼續說道:“這已結束!法國已經開始大規模啟動工業革命!”這是發展空中巴士(Airbus)、阿麗亞娜火箭(Ariane)、協和飛機(Concorde)等計畫的開端。作為著名的藝術愛好者,他希望在巴黎市中心建造一個全部用於展示現代和當代作品的新穎獨特的文化場館,即1977年落成的龐畢度中心(Centre Pompidou),它被視為20世紀的象徵性建築之一。在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çoisMitterrand)擔任總統的14年任期中,文化也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推出了音樂節(fêtede la Musique,每年6月21日)並且在巴黎蓋了許多重要場館:拉維亞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內的水晶球電影院(Géode),奧塞美術館(musée d’Orsay),阿拉伯文化中心(Institut du monde arabe),大羅浮宮(GrandLouvre),巴士底歌劇院(opéra Bastille),法國國家圖書館(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如今的弗朗索瓦.密特朗圖書館)。他也推廣當代建築,包括建造拉德芳斯大拱門(grande arche de la Défense)以及羅浮宮金字塔。

延伸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