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歷史上的 10 個重要年份

2019 年 4 月 15 日週一。著火的巴黎聖母院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雖然火災時間持續了數小時,但是巴黎聖母院的建築基礎和外立面安然無恙。 作為歐洲參觀人數最多的歷史古蹟,巴黎聖母院每年吸引 1300 萬遊客,它在人們心目中以及歷史上都留下了深刻印記。下面我們將回顧巴黎聖母院歷史上的 10 個重要年份,它們孕育了這座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瑰寶建築的光環。

1163 年:動工建造

在路易七世統治下,巴黎的主教莫里斯.德.敘利(Maurice de Sully)在 1160 年決定在巴黎為聖母瑪利亞建造一座宏偉的大教堂,以取代西堤島上的聖艾提安大教堂(cathédrale Saint-Étienne)。國王、人民以及教會都支持這個計畫,於是,在三年後的 116 3年,巴黎聖母院動工建造。

1239 年:一件珍貴的聖遺物

在巴黎聖母院尚未竣工時,它已經迎來了一件由聖路易(Saint Louis)帶回的寶物,即:耶穌的荊棘冠。當時舉辦了迎接儀式,向巴黎人展示這件聖遺物。

1272 年:哥特式建築瑰寶

經過 100 多年的建造之後,巴黎聖母院終於完工。「等候107年」(attendre 107 ans)這一法語表達詞彙就源自人民期待巴黎聖母院竣工的長期等待。巴黎聖母院當時是西方最大的大教堂之一,且已是哥特式建築的傑作。

1789 年:理性聖殿

作為權力的象徵,巴黎聖母院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尤其遭到破壞。大教堂內的文物被掠奪,雕塑輕則被砍頭,重則完全被摧毀,大教堂的尖頂也被拆除。巴黎聖母院被剝奪其宗教功能,它先後被改作理性聖殿以及藏酒倉庫。部分革命者甚至考慮將其夷為平地並且將石塊出售。巴黎聖母院最終挺過了這段動盪的時期。

1804 年: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

在巴黎聖母院被恢復為天主教聖殿兩年之後,教宗庇護七世(Pie VII)在此為拿破崙主持了皇帝加冕儀式。包含彌撒和加冕禮在內的整個儀式持續了五小時,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的繪畫《拿破崙加冕大典》(Le Sacre de Napoléon)永恆定格了這場儀式,這幅畫是羅浮宮博物館最著名的畫作之一。

1831 年:維克多‧雨果呼籲拯救巴黎聖母院

大革命之後,經歷歲月破壞且被巴黎人漠視的巴黎聖母院變得千瘡百孔。熱愛這座建築的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決定在自己的小說《巴黎聖母院》中讓它重新獲得聲譽。之前忽視巴黎聖母院的人們以新的角度重新認識了這座建築並且開始著手它所需要的翻修工程。

1844 年:由維奧萊-勒迪克建造的尖頂

在歐仁.維奧萊-勒迪克(Eugène Viollet-Le-Duc)的主持下,巴黎聖母院開始了大規模的翻新與修復工程。這位充滿熱情的建築師通過添加飾有動物像的簷槽噴口、怪獸像以及其他雕塑讓巴黎聖母院重現風采。他還決定為巴黎聖母院的屋頂建造一個新的尖頂,這個尖頂的靈感來自奧爾良大教堂(cathédrale d’Orléans)。經過 20 年的工程之後,巴黎聖母院基本呈現出我們在這次火災前看到的面貌。在 2019 年 4 月 15 日的火災中燒毀並且倒塌的正是這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尖頂。

1944 年:為慶祝解放唱響《聖母讚歌》

從 1437 年在百年戰爭中收復巴黎開始,巴黎人就在巴黎聖母院廣場慶祝他們取得的軍事勝利。因此,無論是在 15 世紀還是在 1918 年,為了慶祝勝利,一曲《感恩讚美聖歌》(Te Deum)都會在巴黎聖母院內唱響。1944 年 8 月 26 日,為了慶祝解放,巴黎聖母院內響起了一曲《聖母讚歌》(Magnificat)。

1991 年: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1991 年,巴黎聖母院與巴黎的塞納河岸同時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它被認可為一件「建築傑作」以及哥特建築的典範。

2019 年:一個非凡的重建計畫

2019 年,在盛大舉辦過 850 周年慶祝活動的巴黎聖母院開始翻修,此時它遭遇了燒毀其屋頂的火災。雖然修復工程將持續數年,但是巴黎聖母院的大部分文物得到成功搶救,而且建築基礎依然堅固。得益於法國及國際社會的積極動員,巴黎聖母院將借助一個非凡的重建計畫書寫其歷史上的新篇章。

造訪巴黎聖母院 

2019 年 4 月 15 日火災之後,巴黎聖母院及其廣場停止開放,直至收到新的通知。人們依然可以欣賞到巴黎聖母院的外立面以及大部分建築。